蕭何是誰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誰
今天給各位分享蕭何是誰的知識,其中也會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誰進行解釋,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,別忘了關注本站,現在開始吧!
蕭何簡介
蕭何生平介紹
蕭何,是漢朝初年丞相。
謚號“文終侯”,漢初三杰之首。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。
泗水沛(今江蘇沛縣)人。曾任沛縣主吏掾、泗水郡卒吏等職,持法不枉害人。
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,劉邦進入咸陽,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、戶籍、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,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、人口、財力、物力的分布情況。項羽稱王后,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,立足漢中,養百姓,納賢才,收用巴蜀二郡的寬搏握賦稅,積蓄力量,然后與項羽爭天下。
為此深得劉邦信任,被任為丞相。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,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。
后來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才干證明蕭何慧眼識人。楚漢戰爭中,蕭何留守關中,安定百姓,征收賦稅,供給軍糧,支援了前方的戰斗,為劉邦最后戰勝項羽提供慎慶了物質保證。
西漢建立后,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,封他為侯。后被拜為相國。
劉邦去世后,繼續輔佐惠帝。蕭何病危時,舉薦曹參接替自己,保證了漢初政策的連續性。
但是他也幫助呂后 ,錯殺韓信.留下了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的典故.這顯然在他光輝的一生中無疑是個敗筆~!但同時也告訴我們,人無完人,金無足赤的道理.其實名人并不比我們的境界高多少,只是做了一些一般人不能做的事罷了,也正因為如此,也就足夠了. 蕭何之識 識,也就是見識,眼光。有見識,有眼光,也就能品評,會鑒賞。
中國人推崇這種才能的傳統,可謂源遠流長?!坝岵浪で僦x知音”、“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”、“風塵俠妓巨眼識英雄”等等,便是這種傳統的典型范例。
魏晉時期一度盛行的所謂“人物品藻”的潮流,不過是這種文化傳統的流風遺韻罷了。中國古人認為,人生在世,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須懂得欣賞。
鑒賞,而不是判斷;享受,而不是思考——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。欣賞的對象包括自然、文物、藝術,也包括各種人物。
而一個豪杰之士,所鑒賞的對象就不是一般的人物,而是鳳毛麟角般的天才或英雄。對于這種天才或英雄,不要著眼他的現在,而要展望他的未來;不是盯住他的現實性,而是瞄準他的可能性。
假如一個女子也具有了這種眼光和鑒賞才能,我們就譽之為“女中豪杰”。歷史上這種女中豪杰是很銀橋多的,比方說卓文君、紅拂女、武則天,還有劉邦的妻子呂雉。
說起蕭何所賞識的天才或英雄,我們當然首先想起韓信。 韓信墓有一幅對聯:“生死一知己,存亡兩婦人?!?/p>
“兩婦人”指的是“漂母”和呂后,“漂母”賜飯,保存了韓信的生命,呂后設計,斷送了韓信的生命,所以說“存亡兩婦人”?!耙恢骸本褪鞘捄?。
韓信說“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”,與“生死一知己”的意思是一樣的。由于蕭何的巨眼識才,強力推薦,韓信才得以施展胸中抱負,所以蕭何可謂韓信的知己。
“蕭何月下追韓信”與“伯牙摔琴謝知音”可以相提并論,都是千古佳話。 鴻門宴之后,項羽自稱西楚霸王,封劉邦為漢王,封地在巴、蜀與漢中地區。
劉邦返回巴蜀時,韓信趁機棄楚歸漢,隨劉邦前行。劉邦“未之奇也”,沒覺得韓信有什么了不起,所以不曾重用韓信,只是“拜以為治粟都尉”。
主管糧草供給的韓信仍然“英雄無用武之地”。但“治粟都尉”的職務,使韓信有機會與蕭何接觸。
幾次交談,“何奇之”,看出韓信乃是軍事上的全局之才。當日劉邦返回巴蜀,為了迷惑項羽,采納張良獻策,燒毀棧道。
此舉固然迷惑了項羽,卻也給劉邦的部下造成錯覺。人人以為劉邦胸無大志,欲茍安一隅,終老巴蜀,遂起他去之心,一路上不斷有人開小差。
當時僅將軍一級的逃亡者就有數十人,然而蕭何都沒當一回事。聽說韓信也掛印而去,蕭何頓時大驚失色,也顧不上和劉邦打個招呼,立即策馬連夜便追。
這就是有名的“蕭何月下追韓信”。有人報告劉邦,說丞相也逃亡了。
劉邦驚怒交集,如失左右手。過一兩日,蕭何回來見劉邦。
劉邦又喜又怒,破口大罵:“蕭何!連你也背叛我!”蕭何說:“我怎么敢背叛大王?我是去追趕逃亡者了?!眲顔枺骸岸甲肥裁慈肆??”蕭何答:“韓信?!?/p>
劉邦勃然大怒:“將軍跑了幾十個,都沒聽說你去給我追回來,你說你去追區區一個韓信,誰信哪?這不是在耍我嗎!”蕭何說:“那些二三流的將軍,隨便一抓便是一大把,不值得我蕭何去追。只有韓信,‘國士無雙’。
陛下若要終老漢中,當然無需重用韓信;但陛下若要逐鹿中原,沒有韓信萬萬不可!”一番說辭,打動了劉邦。一番爭取,又使劉邦終于拜韓信為“大將軍”。
韓信能夠施展才華,功成名就,一靠蕭何的見識與眼光,二靠蕭何的動動嘴皮,發發議論。古人有云,“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
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?!笔捄沃p識韓信,眼光是如此的敏銳,判斷是如此的準確,挽留是如此的誠懇,推薦是如此的不遺余力,盡矣,至矣,不可復加矣!作為一個世間“不常有”的“伯樂”,難道竟會遜色于韓信這匹“千里馬”? 不過,蕭何所識的最大的英雄,不是韓信,而是劉邦。
賞識韓信不難——除了蕭何,項羽手下還有一個叫做鐘離眜的將軍了解韓信的才能,發現劉邦卻不容易。西諺有云:仆人眼中無英雄。
英雄的仆人與英雄太接近太熟悉了,覺得。
“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”說明什么?
韓信之所以可以被重用是蕭何幫的 他的死是蕭何策劃的 所以人們說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具體如下 韓信(?—前196年),字重言,淮陰(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)人,西漢開國功臣,初屬項羽,后歸劉邦.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、戰略家、統帥和軍事理論家 他起初并未受到劉邦賞識,只當個小糧官,丞相蕭何卻很器重他.在漢王赴南鄭(漢中)后,未受重用的韓信與漢軍中思鄉將士一道出走,蕭何聞訊,來不及報告劉邦,連忙星夜把韓信追了回來,并報告劉邦說,韓信是國內獨一無二的杰出人才,要想在天下爭雄,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了.由于蕭何的大力推薦,韓信被任命為大將.(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,蕭何也十分賞識他.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(實為排擠到漢中),從長安到達南鄭,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.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,也逃走了.蕭何聽說韓信逃走,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.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“丞相何亡.”(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)劉邦大怒,如失左右手.過了一兩天,蕭何前來進見,劉邦且怒且喜,罵到蕭何為何逃跑,蕭何說他不敢逃跑,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.劉邦又罵到“諸將亡者以十數,公無所追;追信,詐也.”蕭何說:“諸將易得耳.至如信者,國士無雙.王必欲長王漢中,無所事信;必欲爭天下,非信無所與計事者.顧王策安所決耳.”(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)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,絕非甘居漢中,定要取天下.蕭何說:“王計必欲東,能用信,信即留;不能用,信終亡耳.”(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)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,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,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.于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.蕭何說:“王素慢無禮,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,此乃信所以去也.王必欲拜之,擇良日,齋戒,設壇場,具禮,乃可耳.”(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)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.) 漢十年(前197年),陳豨謀反.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征討,韓信稱病不隨高祖出征,暗地里派人到陳豨處聯絡,要陳豨只管起兵,自己定從京城策應.韓信與家臣謀劃:可以在夜里假傳詔旨,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,然后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.部署已定,只等陳豨方面的消息.這時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,韓信囚禁了他并準備殺他.那位門客的弟弟就向呂后密告韓信要謀反的情況.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,又恐怕韓信的黨羽不肯就范,于是與相國蕭何商議,假裝有人從皇上那里來,說陳豨已被殺死,諸侯群臣都前來進宮朝賀.蕭相國欺騙韓信道:“雖然您有病,還是要勉強朝賀一下.”韓信入朝進賀,呂后派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,在長樂宮中的鐘室里斬殺了他,并被誅滅三族.韓信臨斬時說:“吾不用蒯通計,反為女子所詐,豈非天哉!”(《漢書·韓信傳》) 韓信的成功是由于蕭何的大力推薦,韓信的敗亡,也是蕭何出的計謀.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“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”一句俚語.。
介紹一下蕭何
西漢初期政治家,漢初三杰之一,沛縣(今屬江蘇)人。
早年任秦沛縣獄吏,秦末輔佐劉邦起義。攻克咸陽后,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,他卻接收了秦丞相、御史府所藏的律令、圖書,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、郡縣戶口,并知民間疾苦,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。
項羽稱王后,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,立足漢中。劉邦為漢王,以蕭何為丞相,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,還定三秦。
楚漢戰爭時,他留守關中,侍太子,為法令約束,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,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,對劉邦戰勝項羽,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。 漢代建立后,以他功最高封為“贊侯”,位次第一,食邑八千戶。
蕭何采摭秦六法,重新制定律令制度,作為《就章律》(《盜律》、《賊律》、《囚律》、《捕律》、《雜律》、《具律》,增加《戶律》、《興律》、《廄律》),在法律思想上,主張"無為",喜好"黃老之術"。 高帝十一年(前196年)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、英布等異姓諸侯王,被拜為相國。
為了避免高祖的誅殺,他以“自毀其名”的方法,以逃避被殺的危機。高祖死后,他輔佐惠帝。
惠帝二年(前193年)卒,謚號“文終侯”。病危時,推薦曹參繼任相國。
。
蕭何有關介紹
蕭何 (?~公元前193) 西漢初年大臣。
沛(今江蘇沛縣)人。早年任秦沛縣獄吏。
秦二世元年(前209)隨同漢高祖起兵,為沛丞。攻克咸陽后,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,蕭何卻忙于接收秦丞相、御史府所藏的律令、圖書,使漢高祖得以掌握全國戶口、民情和地勢,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。
漢高祖被封為漢王后,蕭何勸說漢高祖以巴蜀為基地,與民休息,招納賢才,然后還定三秦隱ur爭奪天下,鯷ur為大將軍。楚漢戰爭時,蕭何以丞相專任關中事,他侍從太子,為法令約束,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。
楚漢相持于滎陽、成皋時,漢高祖屢遭挫敗,失軍亡眾,軍無現糧,蕭何及時調遣關中兵卒馳援,并轉漕供給軍用,保證了前線兵員糧餉的供應,促使戰局發生了根本轉機。因此,漢高祖稱帝后,以蕭何功最高,位次第一,食邑八千戶,悉封其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。
漢高祖又以原訂的三章約法不足以“御奸”,命蕭何重新制訂律令。蕭何采摭秦法,酌加新律,作為《九章律》(見漢律)。
高帝十一年(前196),因助呂后定計收捕淮陰侯韓信,被拜為相國。 高祖死后,蕭何輔佐惠帝。
他病危時,推薦曹參繼任相國,卒于孝惠二年。 另附: 蕭何 姓名字號:蕭何 生 卒 年: ?~公元前193年 出 生 地:沛縣(今江蘇沛縣) 職 務:相國 特 長:用人 歷史評價 輔佐劉邦開創漢朝400年江山,完成重新統一天下的大業,為西漢第一功臣。
一生成就 漢高祖劉邦年輕時常被鄉里人認為是不守本分的人,他游手好閑,貪酒好色,又時常欠債不還,口出大話,甚至違犯法紀??墒?,蕭何卻看出劉邦是個氣宇不凡的豪杰,有意地和他結交。
蕭何總是想方設法維護劉邦,不讓他吃官司。后來,劉邦當上了泗水亭長的小官,蕭何又經常指點他,庇護他。
后來,劉邦押送一批刑徒到驪山去服苦役,朋友們照例送點錢,幫他置辦行裝。大家都送300錢,惟獨蕭何送來了500錢。
沛縣起兵之后,蕭何成了劉邦軍隊的后勤主管,經常坐鎮后方,堅守根據地,為前線的隊伍供應糧草,補充兵力。 公元前206年,劉邦率領隊伍進入咸陽,秦朝滅亡。
劉邦軍隊進了咸陽之后,諸將領都急于搶掠金帛財寶,而蕭何卻直接進入秦朝的丞相御史府中,搶先把秦朝的律令、戶籍等文書檔案收集了起來,這對日后建立全國政權都是必不可少的。 公元前206年,劉邦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,迅速攻占了關中。
當時,關中幾經兵燹,殘破不堪。蕭何又開始協助劉邦收拾殘局,穩定關中。
他一方面申明法令,設置縣邑,推選三老,教化民眾,重新建立統治秩序;另一方面開放秦朝的皇家園林苑囿,交給百姓耕種,還下令減免租稅,恢復發展生產。在蕭何的努力治理下,關中地區很快穩定下來,生產也迅速發展起來,和漢中一起,成了劉邦爭奪天下的大后方。
公元前205年,劉邦在彭城一役全軍覆沒,退回滎陽。多虧蕭何迅速征發老弱以及不到服役年齡的少年,及時前來增援,劉邦才能夠重整旗鼓,與項羽在滎陽、成皋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奪戰。
此后,在楚漢長達兩年之久的相持中,劉邦幾次敗北,狼狽逃竄。每次都是蕭何從關中征發士卒,運送糧草,才使漢軍重新振作起來,逼使楚軍始終不能越過滎陽一線,并最終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。
西漢建立之后,蕭何還為鞏固漢朝的統治立過一件大功,那就是計誅韓信。韓信在楚漢戰爭中居功至偉,但是在漢朝建立之后,卻成為劉邦的心腹大患。
劉邦一直想找機會除掉他。公元前197年,劉邦親自去征討叛亂的陳豨,韓信稱病,沒有跟隨劉邦出征,卻暗地里和陳豨聯絡,想起兵謀反。
呂后得到消息后,就找蕭何商量。蕭何為她獻計,假稱劉邦從前線派回使節,報告勝利的消息,讓群臣都進宮朝賀,好借機殺掉韓信。
呂后依計而行,蕭何生怕韓信又稱病不來致賀,就親自去找他說:“你雖然有病,可是這樣的大事,你就是強打精神,也應該去祝賀?!表n信聽了蕭何的話,就進宮去了,結果被呂后命武士斬于長樂宮,韓信三族也被夷滅。
生活速寫 公元前206年的一天深夜,漢王劉邦國都南鄭的軍營。一名軍士偷偷溜出營地,看看四下無人,翻身跨上戰馬,飛馳而去。
過了不一會兒,又有一騎戰馬,風馳電掣般尾追而去。兩匹戰馬一前一后,跑出幾百里去,一直到了寒溪邊上。
這時正值暴雨過后,寒溪河水暴漲,無法涉水而過,河邊又找不到船只。前面的馬匹只得停了下來,后面的人終于追了上來。
兩人一番長談之后,逃跑的軍士終于被說服,兩人一起踏上了返回南鄭的道路。那個逃跑的軍士就是后來威震天下的名將韓信,去追他的這人就是西漢開國第一功臣蕭何。
而這個故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。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戰爭中,韓信是最關鍵的人物,劉項的存亡幾乎系于韓信一身。
留住了韓信,簡直可以說是留住了一半的江山。唐人有詩曰:“不是寒溪一夜漲,那得劉朝四百年?!?/p>
似乎留住韓信的功勞應該歸給陡漲的寒溪水,可是實際上,留住韓信,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首功的,正是慧眼識英雄的蕭何。 公元前193年,蕭何去世。
他病危之時,漢惠帝親自前來探望,問他:“相國百年之后,有誰可以替代?”蕭何答道:“陛下是了。
簡介一下蕭何的生平事跡
秦末農民戰爭中,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,項梁兵敗后歸附項羽。
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,始終不被采納,于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。有一天,韓信違反軍紀,按規定應當斬首,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,就問到:“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,為什么要斬殺壯士?”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、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,并將韓信推薦給劉邦,但未被重用。
后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,為蕭何所賞識。劉邦至南鄭途中,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,中途離去,被蕭何發現后追回,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“蕭何月下追韓信?!?/p>
此時,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。蕭何就向劉邦推薦韓信,稱他是漢王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之材,應重用韓信。
劉邦采納蕭何建議,七月,擇選吉日,齋戒,設壇場,拜韓信為大將。從此,劉邦文依蕭何,武靠韓信,舉兵東向,爭奪天下。
補充歷史上的漢中曾經發生過許多有巨大影響的事,蕭何月下追韓信也許是最早的一個,沒有這一事件,楚漢之爭的結果也許就會不同,此后的中國歷史也就要改寫了。蕭何公元前206年,張良推薦韓信到漢中投奔劉邦,韓信帶上張良寫的推薦書和寶劍,千里迢迢到了南鄭,去見漢王劉邦。
在此之前,張良送劉邦到褒中后分手時,曾商量招納賢才的事,張良對劉邦講過:“以后若有人來投大王,以臣的手書為憑,封官宜大不宜小?!钡降淄扑]誰來,張良并沒有講明。
韓信雖然帶著張良的薦書和寶劍,心里卻認為,漢王既是明主,一定能慧眼識英才,我不能靠別人的推薦,而要靠自己的本領去取得漢王的重用。因此他把張良的薦書裝在身上,拜見漢王時并不交出來。
劉邦接見韓信時,見他身材瘦小,貌不贏人,說他手無扶戟之力,仍然不予重用。韓信每天閑住南鄭的驛館里讀書下棋。
雖然見過劉邦,但在劉邦的眼里,幾乎沒有這件事。丞相蕭何心里想,張良走時說有人來投我王,封官宜大不宜小。
但是這么久了,就來了一個韓信,可能就是此人,但卻沒有什么憑據。于是一有空閑時間,蕭何就去陪著韓信下棋、游玩,暗中考察韓信。
韓信卻從不提及自己,更不向丞相請求高攀提拔,顯得城府很深。蕭何經過一段考察,認為韓信智謀高強,胸懷大志,一定就是張良介紹來的賢才。
于是就向漢王推薦,要求重用韓信。漢王礙于蕭何的面子,就封韓信做了個“連敖”,即糧倉管理。
韓信千里迢迢來投漢王,僅僅當了個糧倉管理員,心中很是不滿,于是就發牢騷。一日,與其他十三人喝醉了酒,酒后失言說:“人言漢王英明!我看他并不英明?!?/p>
不料被人聽見報告了漢王。漢王就要將這十四個喝醉酒的人一律處死,并派夏侯嬰做監斬官。
夏侯嬰將這十四人押赴刑場,已經殺了十三人,當要殺韓信時,韓信突然狂呼道:“漢王不是想得天下么,為何殺壯士?”夏侯嬰一聽,立令停斬,一看乃是韓信,就跟他談話,聽后對韓信佩服得了不得。夏侯嬰就去報告漢王,建議重用韓信。
劉邦聽了夏侯嬰的建議,就做個順水人情,免去了韓信的死罪,封韓信為治粟都尉,即糧倉管理官,而不是管理員了。傳說韓信當治粟都尉,并不去向漢王匯報情況。
一天,劉邦忽然命人將韓信叫來,問他現有多少糧草,韓信不假思索,一口就答出了東西南北各庫的稻谷、大米、小麥、玉米、草料等具體數字。漢王派人翻倉查庫,結果數目相符,斤兩不差。
劉邦這才知道韓信真的有才,但仍舊相貌取人,加之韓信性情高傲,不善迎奉,依然不予重用。唯獨丞相蕭何十分留意人才,聽得此情,又召見韓信問話,果然發現大有才能。
就對韓信許愿說,要建議漢王任命他做大將。韓信又等多日,仍不見漢王任用,大失所望,就收拾行裝,另尋出路。
也不向丞相告辭,便趁一個月夜逃走了。待蕭何知道時,如失至寶,立即騎了一匹快馬,加鞭急駛,去追韓信。
傳說韓信騎馬出了南鄭城東門,拐了一個彎兒,向北進人了褒谷。因張良返回關中時,已燒毀了褒斜棧道,道路十分難走,許多地方不得不涉水過河。
韓信策馬跑著,到了一個地方,忽然被前面一條溪水擋住了去路。這個地方就是今陜西留壩縣的馬道鎮。
這條溪水,今名西溝,原名寒溪,自西向東注入褒水。平時寒溪水淺,行人可以涉水過河。
恰巧這天夜晚,寒溪上游下了一場暴雨,溪中洪水暴漲,韓信到此無法渡過,急得在溪邊團團轉。這時蕭何騎馬追趕上來跳下馬鞍,雙手拉住韓信,上氣不接下氣地說:“韓都尉怎么不辭而別?你不是胸懷大志,要建功立業嗎?今日除了漢王,還有誰能夠統一天下?都尉還是跟我一道回去吧!”。
簡介一下蕭何的生平事跡
早年任秦沛縣獄吏,秦末輔佐劉邦起義。
攻克咸陽后,他接收了秦丞相、御史府所藏的律令、圖書,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、郡縣戶口,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。楚漢戰爭時,他留守關中,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,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,對劉邦戰勝項羽,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。
蕭何采摭秦六法,重新制定律令制度,作為《九章律》在法律思想上,主張"無為",喜好"黃老之術"。高帝十一年(前196年)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、英布等異姓諸侯王。
高祖死后,他輔佐惠帝?;莸鄱辏ㄇ?93年)卒,謚號“文終侯”。
蕭何是誰演的,蕭何扮演者,楚漢傳奇蕭何
《楚漢傳奇》中蕭何的飾演者:楊立新
楊立新,碧簡1957年8月1日出生于北京,1975年考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。
1991年因《半邊樓》呼延東一角,正式踏入娛樂圈。1999年,因《愁眉笑臉》獲得小百花獎特別表演獎。2003年,獲文化部第二十屆梅花獎。北京市第一屆德藝雙馨(藝術家)稱號,享受國家特殊津貼。2010年,參演《楚留香傳奇》飾演左輕侯[3] ?。2012年,參演悔仔褲《我家的春秋冬夏》飾演秦有天。2013年,參演《正陽門下》飾演楊書記。
2011年,4月與陸毅、夏雨、孫海英搭檔共同主演,由馮小寧自編自導的歷史戰爭電影《甲午大海戰》,飾演丁汝昌 ;獲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,獲第8屆北京青少年公益電影節組委會特別獎。5月,又與王鏑、方中信、鄔君梅參與拍攝《小洋樓》,飾演郭新哲 ;10月,先參與高希希執導的歷史古裝劇《楚漢傳奇》,飾演蕭何;然后,又和唐大年執導的年代戲《怪醫文三塊》,飾演于世勛;隨后,參與馮小剛執導的歷史題材電影,根據劉震云小說改編的《溫故一九四二》,飾演馬國林;此劇奪得首屆“天壇獎”最佳影片獎;獲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表彰年度電影;獲第戚族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“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”。
古代蕭和是什么人?
蕭何,是漢朝初年丞相。謚號“文終侯”,漢初三杰之首。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。
泗水沛(今江蘇沛縣)人。曾任沛縣主吏掾、泗水郡卒吏等職,持法不枉害人。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,劉邦進入咸陽,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、戶籍、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,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、人口、財力、物力的分胡慧布情況。項羽稱王后,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,立足漢中,養百姓,納賢才,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,積蓄力量,然后與項羽爭天下。為此深得劉邦信任,被任為丞相。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,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。后來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才干證明蕭何慧眼識人。楚漢戰爭中,蕭何留守關中,安定百姓,征收賦稅,供給軍糧,支援了前方的戰斗,為劉邦最后戰勝項羽提供了物質保證。西漢建立后,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,封他為侯。后被拜為相國。劉邦去世后,繼續輔佐惠帝。蕭何病危時,舉薦曹參接替自己,保證了漢初政策的連續性。但是他也幫助呂后 ,錯殺韓信.留下了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的典差判故.這顯然在他光輝的一生中無疑是個敗筆~!但同時也告訴我們,人無完人,金無足赤的道理.其實名人并不比我們的境界高多少,只是做了一些一般人不能做的事罷了,也正因為如此,也就足夠了.
蕭何之識
識,也就是見識,眼光。有見識,有眼光,也就能品評,會鑒賞。中國人推崇這種才能的傳統,可謂源遠流長?!坝岵浪で僦x知音”、“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”、“風塵俠妓巨眼識英雄”等等,便是這種傳統的典型范例。魏晉時期一度盛行的所謂“人物品藻”的潮流,不過是這種文化傳統的流風遺韻罷了。中國古人認為,人生在世,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須懂得欣賞。鑒賞,而不是判斷;享受,而不是思考——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。欣賞的對象包括自然、文物、藝術,也包括各種人物。而一個豪杰之士,所鑒賞的對象就不是一般的人物,而是鳳毛麟角般的天才或英雄。對于這種天才或英雄,不要著眼他的現在,而要展望他的未來;不是盯住他的現實性,而是瞄準他的可能性。假如一個女子也具有了這種眼光和鑒賞才能,我們就譽之為“女中豪杰”。歷史上這種女中豪杰是很多的,比方說卓文君、紅拂女、武則天,還有劉邦的妻子呂雉。
說起蕭何所賞識的天才或英雄,我們當然首先想起韓信。
韓信墓有一幅對聯:“生死一知己,存亡兩婦人?!薄皟蓩D人”指的是“漂母”和呂后,“漂母”賜飯,保存了韓信的生命,呂后設計,斷送了韓信的生命,所以說“存亡兩婦人”?!耙恢骸本褪鞘捄?。韓信說“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”,與“生死一知己”的意思是一樣的。由于蕭何的巨眼識才,強力推薦,韓信才得以施展胸虛做改中抱負,所以蕭何可謂韓信的知己?!笆捄卧孪伦讽n信”與“伯牙摔琴謝知音”可以相提并論,都是千古佳話。
鴻門宴之后,項羽自稱西楚霸王,封劉邦為漢王,封地在巴、蜀與漢中地區。劉邦返回巴蜀時,韓信趁機棄楚歸漢,隨劉邦前行。劉邦“未之奇也”,沒覺得韓信有什么了不起,所以不曾重用韓信,只是“拜以為治粟都尉”。主管糧草供給的韓信仍然“英雄無用武之地”。但“治粟都尉”的職務,使韓信有機會與蕭何接觸。幾次交談,“何奇之”,看出韓信乃是軍事上的全局之才。當日劉邦返回巴蜀,為了迷惑項羽,采納張良獻策,燒毀棧道。此舉固然迷惑了項羽,卻也給劉邦的部下造成錯覺。人人以為劉邦胸無大志,欲茍安一隅,終老巴蜀,遂起他去之心,一路上不斷有人開小差。當時僅將軍一級的逃亡者就有數十人,然而蕭何都沒當一回事。聽說韓信也掛印而去,蕭何頓時大驚失色,也顧不上和劉邦打個招呼,立即策馬連夜便追。這就是有名的“蕭何月下追韓信”。有人報告劉邦,說丞相也逃亡了。劉邦驚怒交集,如失左右手。過一兩日,蕭何回來見劉邦。劉邦又喜又怒,破口大罵:“蕭何!連你也背叛我!”蕭何說:“我怎么敢背叛大王?我是去追趕逃亡者了?!眲顔枺骸岸甲肥裁慈肆??”蕭何答:“韓信?!眲畈淮笈骸皩④娕芰藥资畟€,都沒聽說你去給我追回來,你說你去追區區一個韓信,誰信哪?這不是在耍我嗎!”蕭何說:“那些二三流的將軍,隨便一抓便是一大把,不值得我蕭何去追。只有韓信,‘國士無雙’。陛下若要終老漢中,當然無需重用韓信;但陛下若要逐鹿中原,沒有韓信萬萬不可!”一番說辭,打動了劉邦。一番爭取,又使劉邦終于拜韓信為“大將軍”。
韓信能夠施展才華,功成名就,一靠蕭何的見識與眼光,二靠蕭何的動動嘴皮,發發議論。古人有云,“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?!笔捄沃p識韓信,眼光是如此的敏銳,判斷是如此的準確,挽留是如此的誠懇,推薦是如此的不遺余力,盡矣,至矣,不可復加矣!作為一個世間“不常有”的“伯樂”,難道竟會遜色于韓信這匹“千里馬”?
不過,蕭何所識的最大的英雄,不是韓信,而是劉邦。賞識韓信不難——除了蕭何,項羽手下還有一個叫做鐘離眜的將軍了解韓信的才能,發現劉邦卻不容易。西諺有云:仆人眼中無英雄。英雄的仆人與英雄太接近太熟悉了,覺得他與自己也沒有多大的不同啊,哪來什么英雄氣象!拿破侖曾說,他的妻子就從來無法想象這個一向對自己言聽計從、讓他往東他就不敢往西的丈夫在戰場上居然能有什么了不起的表現。神與人太接近了,自身也要被同化為人。由此看來,老鄉眼中也無英雄。蕭何與劉邦是老鄉,要識別劉邦可就難了。更何況劉邦早年實在也沒有多少“天子氣象”?!妒酚洝じ咦姹炯o》載,秦始皇曾經認為“東南有天子氣”,于是御駕往東巡游,企圖以自己的威嚴,將這股“天子氣”鎮壓下去,扼殺于搖籃之中,此行未果。這說明,那些精明干練的秦朝政府官員,根本就沒有看清時勢,更沒有發現沛縣小地方的劉邦竟是未來取代秦皇的“真命天子”。
可是,蕭何偏偏發現了、認準了劉邦。
想當初,劉邦出身卑賤,連名字都沒有,僅僅是沛縣的一個“好酒及色”的小流氓,靠了種種不正當的關系,當了15年“弼馬溫”般的泗水亭長,在這期間,利用官職之便,沒少白吃白喝。蕭何居然對劉邦另眼相看,青睞有加,這不是很耐人尋味么?要知道當日的蕭何,盡管只是一個“刀筆小吏”,卻也不像司馬遷所言,庸庸碌碌,“未有奇節”,而是一個相當出色的地方政府官員,以至于有人曾經推薦蕭何升遷咸陽。像蕭何這樣一個引人注目、前途不可限量的人物,居然如此看得起劉邦,這只能解釋為他早已預感到劉季這小子定非“池中之物”了。劉邦私自放縱囚徒,亡命芒碭山澤,借陳勝起義之機,殺回沛縣,蕭何毫不猶豫地響應劉邦,正如他毫不猶豫地拒絕咸陽一般。沛令被殺,蕭何本是眾望所歸理所當然的繼承人,可是他一力擁戴劉邦,使一個市井小人和亡命之徒由此成為馳騁反秦戰場上的著名的“沛公”。沛公后來一匡天下,建立不朽基業,恐怕早在當初的蕭何意料之中了吧!
⒋ 蕭何之智
智,也就是才智,智慧。所謂“慧眼識英才”,眼光其實是離不開智慧的。眼力或見識只是內在的才智或智慧的外部表征。有才智,方能目光如炬,洞察時勢,鑒別英雄;有智慧,方能認識自我,保持清醒,進退有據。會打戰,當然是一種本事,一種才能,但這本事或才能僅僅屬于“技”的層次;有智慧,則步入“道”的層次。既有才能又有頭腦,方能“技進乎道”。蕭何始終很有頭腦,與韓信大不相同。韓信有時像天才,有時像白癡,需視具體情況而定;成功前還能保持清醒,得意時便糊里糊涂;既沒有“大丈夫當如是也”或“彼可取而代之”的雄圖偉略,又不懂“謙受益,滿招損”的立身處世之道。所以韓信充其量只是有“才”,決不能說有“智”。蕭何則可謂才智雙絕的人物,只是他的才能表現在不同的領域罷了。
舉例來說。劉邦奉楚懷王之命,西征秦都咸陽,先于項羽占據咸陽,進居秦宮。當時的劉邦和一干來自窮鄉僻壤、久歷鞍馬勞頓的將士,有如劉姥姥進大觀園,不由得目眩神奪,意亂情迷,流氓和強盜的本性再也壓抑不住,雪崩也似的爆發出來,并且一發而不可收拾。眾將士“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”?!昂镁萍吧钡膭?,此時只顧埋首雕梁畫棟的秦宮之中,偎紅依翠,淺斟低唱。蕭何這時在干什么呢?蕭何智慧過人,頭腦清醒,目標明確,動作迅速,一進咸陽,立即帶人沖進丞相、御史、太尉等“三公”的官署,把所有的圖籍簿冊律令文檔席卷一空,一車一車地運往駐扎在霸上的軍營中保存起來。這批簿籍,在劉邦隨后以“約法三章”收買民心的過程中功莫大焉。據說這些簿籍中還有一批軍事地理檔案,后來在楚漢戰爭中派上大用場。明人李贄評價道,蕭何此舉,乃是天生丞相材料的標志。
鴻門宴之后,項羽和范增為了限制劉邦,美其名曰“漢王”,封其地曰“關中”,實則把劉邦“發配”到地處偏僻,交通閉塞,經濟貧窮,文化落后的巴蜀地區。又把關中一分為三,分封給秦朝的三員降將,鎖住劉邦進軍中原的要塞,使劉邦欲動不能,局促如轅下之駒——這正是后人把今天陜西大部分地區和甘肅東部稱為“三秦”的由來。項羽的分封方案剛剛出爐,便招來“諸侯不平”,劉邦更是怒不可遏。鴻門宴已經使劉邦丟盡臉面,現在項羽公然欺到頭上來了,是可忍,孰不可忍!劉邦馬上召集手下開會,準備豁出去與項羽拼命。樊噲、周勃、灌嬰等親信以為此舉無異于以卵擊石,自尋死路,都勸劉邦不要輕舉妄動,劉邦盛怒之下,哪里聽得進去。就連一向有本事讓劉邦言聽計從的張良,此刻也束手無策。
于是蕭何來了。蕭何獨持異議,語出驚人。原來蕭何整理研究了他搶劫來的那些秦朝圖書簿籍,發現巴蜀并沒有項羽、范增和劉邦所想象的那么糟糕。以為巴蜀地區是一片貧窮、閉塞、落后的蠻荒之地,不過想當然而已,其實乃是天大的誤會。經過秦國百余年的不斷移民和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之后,巴蜀已經成為秦國最富庶的后方,有如積累甚豐的大倉庫。再者,先是秦并六國,后是群雄反秦,經年征戰,烽火連綿,中原地區頻頻慘遭蹂躪,早已沒有多少油水可撈了。獨有巴蜀地區多年來未曾遭受動亂,其發展潛力著實不可估量。所以,經營巴蜀,“還定三秦,天下可圖?!笔捄尾⑶乙洆洌骸啊吨軙吩唬骸煊璨蝗?,反受其禍’?!鄙咸烊绱舜诡櫽谀?,賜予如此豐厚的禮物,您還不要,可要當心惹出災禍來!這一番雄辯的利害分析,戰略策劃,有如后來諸葛亮在茅廬中為劉備指明三分天下的局勢,于劉邦好比撥霧見青天,豁然開朗,于是劉邦茅塞頓開,回嗔作喜。試問,包括張良、陳平在內的一班將士謀臣,哪一個具有蕭何這等高瞻遠矚、深謀遠慮、因勢利導、以退為進的大智慧?僅僅把蕭何看作劉邦的后勤部長,未免也太小覷了蕭何。
⒌ 蕭何之量
量,也就是器量,氣度。富有才智者,不一定就有器量。恰恰相反,正因為有才能,往往使人恃才自傲,目空一切,甚至不知天高地厚。項羽是這種人,韓信也是這種人。韓信被貶為淮陰侯,已經很是落魄了,可是韓信不但不及時引咎自責,深自收斂,和光同塵,反而繼續夸夸其談,怨天尤人,公然發泄對劉邦的不滿。劉邦評比開國十八元勛,別人唯恐落榜,韓信卻說羞與周勃、灌嬰之輩同列。有一次,韓信去看樊噲,樊噲受寵若驚,口稱“大王”,送迎皆行跪拜大禮。韓信非但不感激樊噲,不以樊噲為厚道,卻長嘆道:“看來我此生只能與樊噲這等人為伍了!”好像樊噲同情韓信、尊重韓信反倒辱沒了韓信似的!這就是居功自傲,目無余子,不能容人,沒有氣度。這等“英雄”的結局,此刻已然可以想見,料必被視為欲去之而后快的眼中釘,肉中刺,注定死于非命,無人同情,沒準還大快人心。
蕭何卻是有器量的。常言道,“宰相肚里能撐船”,這句話蕭何完全承擔得起。
漢三年,劉邦與項羽兩軍對峙于京縣、索亭之間。劉邦一邊在前線打仗,一邊擔心后方局勢,多次派使者慰勞蕭何。有人對蕭何說:“如今陛下在征戰沙場,餐風吸露,自顧不暇,卻多次派人慰問閣下,這不是明擺著有懷疑閣下之心嗎?我替閣下拿個主意,不如派您族中能作戰的全部奔赴前線,這樣大王就會更加信任閣下了?!笔捄我烙嫸?,劉邦果然大為高興。
漢十一年,漢將陳豨謀反,劉邦御駕親征。其間呂后在朝中用蕭何之計,誅殺韓信。劉邦聽說韓信已經服誅,派人拜蕭何為相國,加封食邑五千戶,并且派士兵五百人、都尉一名,作為相國的衛隊。滿朝文武都來祝賀蕭何,只有一個名叫召平的,前來報憂。召平,原來是秦王朝的東陵侯,秦亡之后,淪為平民,種瓜為生,他種的瓜十分甜美,世人譽為“東陵瓜”。召平就以“東陵瓜”自號。這個“東陵瓜”的腦袋,倒是一點也不“木瓜”,他對蕭何說:“恐怕禍患從此開始了!皇上在外征戰,而閣下留守朝中,明明不必以身涉險,卻無端加封閣下、為閣下增設衛隊,這是由于淮陰侯韓信剛剛在朝中謀反,皇上因而有了懷疑閣下之心。增設衛隊保護閣下,其實并非恩寵。希望閣下謝絕封賞,把全部家產都貢獻出來資助軍隊建設。這樣皇上必定高興?!笔捄我烙嫸?,劉邦果然大為高興。
漢十二年,淮南王黥布謀反,劉邦再次御駕親征,在外多次派遣使者回京打聽蕭何都在干什么?;貓笳f:“蕭相國在京安撫百姓,拿出財產資助軍需,和平定陳豨反叛時一樣?!庇谑怯钟腥藖韺κ捄握f:“恐怕閣下離滅族之禍不遠了!閣下功高蓋世,無以復加。閣下當初入關,已經深得民心,十余年來,百姓都已歸附于您,您還要孜孜不倦地爭取百姓的擁戴,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?;噬纤远啻闻扇嗽儐栭w下所作所為,就是唯恐閣下控制關中動搖漢室?,F在您不如做一點強購民田民宅、放高利貸之類的事情來‘自污’,敗壞自己的好名聲,這樣皇上才能心安?!笔捄我烙嫸?,劉邦果然大為高興。
總之,劉邦曾經三次懷疑蕭何心懷異志,三次將蕭何置于極度危險的境地。然而蕭何深知伴君如伴虎,居安要思危的道理。開國皇帝莫名其妙地懷疑功臣,乃是題中應有之義,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!處理這種事情,只可忍氣吞聲,不必憤憤不平,更不可急于“辯誣”,訴說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。所以蕭何三次都做到了處變不驚,不動聲色,虛懷若谷,從善如流,直至將劉邦的疑心消弭于無形,從容化險為夷,居然幸免于難。對比一下當初劉邦懷疑韓信時,韓信那拙劣無能、緊張兮兮、小里小氣的表現,蕭何的處理方式,何止高出一籌!沒有大智慧,沒有大器量,這樣的結果簡直是難以想象的。
蕭何的大氣或大度,不但表現為對待劉邦的態度,而且表現為對待曹參的行為。曹參本是蕭何當年的同僚,兩人始終同心輔佐劉邦。在劉邦評“元功十八人”之時,兩位元老有了一些矛盾。但這只是“人民內部矛盾”,而不是“階級矛盾”或“敵我矛盾”,所以無傷大雅。蕭何與曹參的關系,從來沒有發展到誓不兩立,不共戴天的地步。正相反,蕭何對曹參一直十分器重。蕭何晚年病重,漢惠帝親自前往探視蕭何的病情,當時問起:“閣下百年之后,誰可以接替您的位置?”蕭何說:“知臣莫過于君?!被莸蹎枺骸安軈⒃趺礃??”蕭何立即叩頭說:“陛下得到了最好的人選?,F在蕭何可以死而無憾了!”
蕭何,見識不凡,智慧過人,器量如海。蕭何的話畢竟有理,“知臣莫如主”。想必漢高祖劉邦在九泉之下,也會認為將蕭何列于開國元勛之首沒有什么可遺憾的。
"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”里的蕭何是誰?為什么這么說?
"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”出自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。里面的蕭何是西漢初年政治家、宰相,西漢開國功臣之一,漢高祖劉邦的丞相。
"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”意思是:成事由于蕭何,敗事也由于蕭何。這樣講,充分說明了蕭何的重要性,指事情的成敗或好壞全由于同一個人的作為。
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記載“公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夫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(張良字子房);鎮國家,撫百姓,給餉饋(供給軍餉),不絕糧道,吾不如蕭何;連百萬之眾,戰必勝,攻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三者皆人杰圓大洞,吾能仿胡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。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,此所以為我所禽也?!比撼颊f服橘枯??梢娛捄蔚闹匾?。
蕭何出身低微,本是呂后家看門的,后陪劉邦打天下。陪劉邦到咸陽后他眼疾手快,收走了所有的律令、藏書、戶籍。這樣,蕭何既得到了當時的地圖,了解山川險要,又清楚的了解了郡縣戶口及人數。楚漢戰爭時,蕭何作為劉邦大大后方,不斷的供給糧草和士族,對劉邦打敗項羽,建立漢代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上述提到的漢武帝的另一員大將“韓信”也是蕭何追回來的。熟悉歷史的人肯定聽過“蕭何月下追韓信”。韓信本是項羽的部下,后投奔劉邦,但開始并不被重用。起初劉邦讓他去管糧草,韓信大失所望覺得跟著劉邦也沒什么出息,于是就走了。蕭何覺得韓信有膽有識是個謀士,于是就親自去追,追了三天三夜。劉邦一聽蕭何跑了,這下慌了,等蕭何追回韓信后遂解釋,自己去為了替劉邦追人才,劉邦覺得能讓蕭何如此重用肯定是個人才,于是開始重用韓信,也從此開始不斷大勝仗,很快勢力追上項羽。
蕭何的典故
典故,是一個漢語詞匯,拼音是diǎn gù。一指典制和掌故;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;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、事件。下面我為您整理關于蕭何的典故,希望能幫到您!
蕭何是西漢丞相,也是被劉邦評為第一功的人,劉邦在奪取了天下之后,有一次大宴群臣,就問大臣們:你們知道我為什么能夠打敗西楚霸王項羽而當上皇帝嗎?眾位大臣紛紛說是因為陛下是天定的天子,能力超群之類的奉承話,可是劉邦自己卻說:你們都說錯了,運籌于帷幄之中,決勝于千里之外,我是遠遠比不上子房的;而穩定國家,安撫黎民百姓,為我們前線的戰士送來軍糧,我是遠遠沒有蕭何厲害的;上戰場指揮百萬大軍,用兵如神,每戰必勝,我是遠遠不如韓信的。我的手下正是因為有這三個人的輔佐,才能取得這個天下。而項羽明明只有一個亞父范增卻不重用范增,所以最后才會被我打敗。從劉邦的話語中,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蕭何的信任和器重。
那么關于俗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什么意思?這句話的背后藏著怎樣的故事呢?
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,就是一件事成功了是因為蕭何的功勞,一件事失敗了也是因為蕭何這個人的失敗,表達了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因為這茄橘一個人。
成也蕭何指的是蕭何月下追韓信,在劉邦面前大力舉薦韓信,最后韓信終于得到劉邦的重用,成為了漢初三杰之一。當年韓信只是一個窮困的平民,可是他什么工作也沒有,一窮二白。他很有忍耐力,別人嘲笑韓信不務正業,游手好閑,讓韓信從胯下鉆過去,否則就拿出劍來比試比試。結果韓信一言不發的就趴在地上,緩緩的從那人的胯下鉆過去了。這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多么傷自尊的.事情??!可是蕭何就像是沒事人一樣,一點也沒覺得有什么。雖然他不干活,但是卻在母親死后,想給母親找一塊風水寶地,甚至還妄言最好能有萬戶那么大的地。有人看他可憐,給他口飯吃,但是時間一久就煩韓信這種牛皮膏,不給他飯吃了。
韓信在項梁起義的時候投奔了項梁,后來項梁戰死,韓信又在項羽手下做事。但是項羽是武將,他有自己的作戰風格,聽不進去韓信巖搭的建議。而且韓信在楚營當的只是一個小的官職,能力也得不到賞識和重用。于是他趁著很多諸侯王被項羽打得逃跑的時候,自己也逃跑了。分析了當今天下的形勢之后,韓信來到了漢營劉邦的身邊,可是劉邦和項羽一樣輕視了韓信,只讓他做一個小官。韓信郁悶,怎么老是這樣呢?于是在劉邦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,也有許多的漢營的將軍先后逃走,韓信也趁著混亂逃走了。
這時就有人來稟告劉邦的助手蕭何,說您讓我關注的人韓信逃跑了,蕭何正在寫東西向劉邦匯報,結果筆一扔,沒來得及通知劉邦就趕去追韓信。原來蕭何私底下和韓信聊過,他為韓信的作戰能力和戰略思想深深折服,知道這是一位人才,也向劉邦舉薦過,但是劉邦沒有聽進去。這次韓信跑了,他一定要追回來才行。在一顆樹下,蕭何看到了休息的韓信,勸說韓信隨自己回去。許諾韓信,說這次如果劉邦還不重用你,你想什么時候走就什么時候走?;氐綕h營,劉邦問罪蕭何說:你為什么逃跑?蕭何回答:我沒有逃跑,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。然后劉邦又問,追的誰?蕭何說是韓信,劉邦不信,說:那么多人都跑了,你不去追,卻偏偏追一個韓信!蕭何說,如果漢王想要一直待在這蜀地,那么就不需要韓信,但粗納拿是如果您想要爭奪天下,韓信就不能缺少。于是劉邦妥協,愿意封韓信為大將軍,從此韓信就成為了劉邦的戰略助手,幫助劉邦平定天下,甚至消滅了項羽。
敗也蕭何指的是齊王韓信是漢朝的異姓王,劉邦為了鞏固皇權要打壓這些異姓王。趁著劉邦不在朝中的日子,呂后和蕭何合謀,在長樂宮殺了韓信,給韓信安上了一個而謀反的罪名。韓信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因為蕭何這個人。
蕭何是誰 蕭何到底是誰
1、蕭何是誰:漢朝的開國功臣,被漢朝開國皇帝劉邦譽為知我者,蕭何也。
2、蕭何(前257年—前193年),出生地在秦朝泗水郡豐邑縣宴握大中陽里(即西漢沛郡豐邑中陽里),今屬江蘇豐縣人。早年任秦沛縣獄吏,秦末輔佐劉邦起義。攻克咸陽后,他接收了秦丞相、御史府所藏的律令、圖書,掌晌豎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、郡縣戶口,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。楚漢戰爭時,他留守關中,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,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皮銷支援作戰,對劉邦戰勝項羽,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。蕭何采摭秦六法,重新制定律令制度,作為《九章律》在法律思想上,主張無為,喜好黃老之術。高帝十一年(前196年)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、英布等異姓諸侯王。高祖死后,他輔佐惠帝?;莸鄱辏ㄇ?93年)卒,謚號“文終侯”。
END,本文到此結束,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,還望關注本站哦!
版權聲明: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 請發送郵件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